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疗特色 >> 正文

易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相混淆的肛周疾病——肛周化脓性汗腺炎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11-29 [来源]: [浏览次数]:

肛门周围化脓性汗腺炎是皮肤内大汗腺的慢性炎症,感染化脓反复发作,形成范围较广的蜂窝组织炎、小脓肿、窦道,并且各窦道常相互串通。该病常发生于肛门、会阴、臀部皮下,轻者皮色正常,重者皮色发黑。本病属于皮肤病范畴,常见于青壮年,长期饮食不节、大量饮酒之人易患此病。长期不愈可能有恶变风险。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正气虚弱,湿热下注肛周,结聚不散而成。现代医学认为汗腺通过腺管与毛囊相通,当体内激素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局部长期潮湿、细菌感染等,可造成腺管发炎、水肿、阻塞、化脓,在皮下蔓延扩散,形成多个脓肿。由于各脓肿之间常相互贯通,所以造成反复感染,一处溃破暂时减压,如果不能全部清除病灶,则常由其他部位感染而串至溃破处,形成不规则的、多处潜行的、类似于“地道”的复杂性窦道。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

此病初期并不严重,临床常见,可见于肛周皮肤表面的小硬结,类似于毛囊炎,发红、肿胀、化脓,位置仅限于皮下,如果自然破溃,流出有臭味的脓性分泌物,但没有与肛门相通。这种炎症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逐渐形成皮下窦道,有个别人最后蔓延到会阴、臀部。到了后期,由于慢性炎症反复刺激,病变部位皮肤变硬肥厚,褐色或黑色,并且皮下广泛形成窦道与瘘管,有时侵犯到肛门括约肌群,引起括约肌的纤维化,肛门关闭功能受损,患者有一种肛门失禁的错觉。由于长期的窦道分泌,很多患者出现慢性病容,贫血、消瘦,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还会导致局部癌变。无论是初期的汗腺炎还是后期的汗腺炎,一旦窦道出现急性感染,会引起发热及局部的脓肿,此时周围的窦道可出现大量的分泌物增多(窦道互通之故)。

从临床上看,化脓性汗腺炎性脓肿与复杂性肛瘘容易相混,所不同的是,复杂性肛瘘管道较深,内有肉芽组织,常有内口并有索条(瘘管),外口数目较少;本病没有明显的索条,且窦道没有规律,常常潜行相通,没有内口,病重时患处黑褐色,皮肤变硬。

在治疗上,初期的汗腺炎性脓肿,由于表浅且窦道数目相对较少,可以直接切开引流并将所有病灶敞开,直至创面痊愈;后期的、感染范围较深且大的汗腺炎性脓肿,可根据病情采取综合疗法,如中药坐浴、辨证口服中药、激素、补血、抗炎等治疗,必要时广泛切除感染病灶(但须注意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只有极个别的患者为了避免创口污染,采用结肠造口,待肛门局部所有创面完全愈合后再行结肠回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