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宣教 >> 正文

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保守疗法有哪些?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11-28 [来源]: [浏览次数]:

有些得了脓肿的患者由于特殊原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长期服用抗凝剂、肾功能不全或年老体弱等)暂时不能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或者脓肿初期尚未化脓时可用药物保守治疗。目前保守疗法一般采用中西药坐浴(中药如祛毒汤、西药如高锰酸钾)、外敷消肿药膏(中药为如意金黄膏、西药鱼石脂软膏,每日外敷肿块2次以上)、口服中药或补液抗感染治疗等。

中医对本病早有认识,如《黄帝内经·灵枢·痈疽》说:“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尖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尻(kao)”是臀部的意思。从文献记载,“锐疽”是中医最早的有关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名。宋朝,我国首次将脓肿命名为“痈”。明代《外科精要》中明确了治疗脓肿的原则与方法,确立了本病的初期给予消散,成脓期予以托毒外出,脓成后予以及时排脓,排脓后予以补益托毒的基本原则。明代以后,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并注意肛门功能的保护。如清代《辨证录》:“肛门之肉,不比他处之肉,肛门之皮,不比他处之皮,此处之皮有纵有横,最难生合,况大便不时出入”。这一时期,中医对本病的症状、病势发展、预后的观察也较前更为细致深入。

中医认为应根据患者的病程、体质、年龄、性别等进行辨证治疗。初发期脓肿尚未形成,治疗应以消散为主,使脓肿消散于无形。如果红、肿、热、痛明显,发病较急,给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疗;如果起病缓慢,患者体质虚弱,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则给予补阳散寒、宣通气血或滋阴除湿治疗。酿脓期中医认为热盛肉腐,肉腐成脓,应给予托毒透脓。溃脓期指脓肿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排脓后,宜补托排脓,生肌散痈,使机体气血旺盛,有助于创面恢复。

现代医学认为,脓肿应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早期应根据不同的致病菌给予敏感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临床证实,大部分抗生素对各种肛周脓肿的致病菌有较好的敏感性。如氨基苷类对大肠埃希菌敏感,而对厌氧菌不够敏感;甲硝唑、利福平等药物对厌氧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如果脓肿为多种菌混合感染,应给予联合应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或链霉素等与甲硝唑配合应用以加强抗感染效果。如果结核菌感染还必须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脓肿溃破后,可给予补充相应的维生素、或静脉补充营养液等。

当然,中医与西医思路并不违背,如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脓肿早期,对抑制病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更有帮助。但如果中西药还不能控制症状,疾病还在加重,甚至影响小便时,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