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易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相混淆的肛周疾病——骶尾部藏毛窦感染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12-10 [来源]: [浏览次数]:

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些英美士兵长期乘坐吉普车,因此,在他们的骶尾部经常出现感染、红肿,切开后发现皮下脂肪组织内含有毛发,清理毛发后,创面愈合良好,并未发现感染与其他地方相通。这种疾病被称为骶尾部藏毛窦感染,又称“吉普车病”。骶尾部藏毛窦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多发生在肥胖和体毛浓密的患者,尤以长期静坐者多见,有时骶尾部损伤也会引起藏毛窦的发病。其发病原因,目前普遍认为,皮肤损伤、松动的毛发和内吸力是本病发病的三要素,因此,该病主要是后天获得性因素引起。

本病主要的诊断标志是骶尾部反复发作的急慢性脓肿或存在反复溢出分泌物的窦道。原发窦口多在后正中臀沟附近,易与肛瘘相混淆,感染后可形成局部脓肿,自行破溃或人为切开后有脓液流出。有时窦口暂时封闭,当再次感染后又形成局部新的脓肿,但脓肿破溃未必出现在原来的窦口,因此,反复发作的藏毛窦可出现类似复杂瘘的多个窦口。切开窦道后发现毛发是本病的独特表现,毛发可多,可少,有时“一撮”,有时“单根儿”。但临床也有切开窦道后没有发现毛发的病例,估计毛发可能随脓液已经排出体外或者曾经有手术史,毛发已经排出。

临床上,窦道的走行方向,多向头颅侧,很少向下通向肛管。肛管没有内口,自窦口向肛门也触摸不到条索。

对于骶尾部反复的感染化脓之后继发窦道的病例,临床比较常用的检查方法是骶尾部正侧位X线片、窦道造影、MRI和局部病理组织检查。正侧位X线片可鉴别骨质破坏性疾病(如结核)和骶尾部畸胎瘤。窦道造影可了解藏毛窦的范围、深度、走向。MRI可以发现骶尾部是否存在骨质改变,窦道或脓腔的准确位置,是否与肛门相通,窦道与肛周肌肉群的关系等。局部病理组织检查是切开窦道后,取部分瘢痕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性质。

治愈骶尾部藏毛窦的唯一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较多,具体应根据窦道的数量、分布范围以及有无感染而定。常见的有窦道一次切开术(包括对口引流术)、脓肿一次切开术、窦道切除一期缝合术等。

窦道一次切开术是窦道没有化脓时,沿窦道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腔内坏死组织,如有毛发,一并取出,然后开放创面并保证引流通畅,对于多窦道的复杂病例,也可采用主灶切开、对口引流的方法使创面得到彻底引流。如果急性期出现脓肿时应及时切开排脓,取出毛发,使创面足够大,保证引流。切开术的优点是引流通畅、彻底。缺点是痛苦大、恢复时间较长。

对于窦道单一,病变范围较小的病例,也可采取窦道瘢痕组织剔除,创面一期缝合术治疗。优点是术后愈合时间短,瘢痕组织少,缺点是站立和坐下时产生持续性张力,缝合创口容易裂开。